读书笔记的人生悖论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读书笔记的人生悖论

文/德鲁伊

我是某个读书群的大神(经病),有一天,有个群友加我。问我读书笔记的事情,我说我不写读书笔记,最多做个眉批。

德叔,眉批是什么,可以分享吗?我分享了一张照片,他“哦”了一下,有礼貌的感谢了我。怕是有些失望吧。我说有读书笔记的高手,你可以去学习一下。

然后我就想了想自己,才发觉,我是真真正正不做读书笔记的人(不管是什么类型的书都不做)。书在我手上是绝不会干干净净的(除非这书真不咋地)。

我的读书习惯讲起来,第一看看前言后记,有译者序或推荐人文章的,我会第二步看。然后细细看看目录,停下来,估摸一下这书会是什么样的,要写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写,可能会怎么写。

然后拿起来读,每一个大的部分或章节,我会先按他的大标题,延展一下思维,看看对于这个问题,我是怎么想的,写在标题页。然后翻一下大致的章节页数,小标题。

开始读起来,必备一支笔。遇到重要的点和认为重要的话,会圈出来或打上波浪线,或是注明重要程度、赞赏程度。不同意的点也一样。

可能的话,按照自己的解释,标些自己总结的话。也可能延展到自己生活的例证,其他书籍,其他知识。当然最好的是,有成段的自我认识,写出来,标注上。

当小标题出现,或大的问句出现。会先写上自己认为的答案,然后在后边的阅读里印证,错了回来打叉,对了继续往下读。

到了章节结束,先写下自己对此章节的想法,然后翻看一下章节前的想法,彼此印证一下。偶尔书内的加重句子和我画出的句子不太一致,也会想想为什么作者觉得这个重要,我觉得其他的更重要。

真到了,书读完了。也大致会在最后写写想法和对书的评价。再把自己写的画的粗略过一遍。

过去的书,留给我这样画、这样写的空白处不多,偶尔我都会夹上一片纸。现在的书,空白处足够多,倒是给了我空间。

这样读书的好处,我想多半是偷懒,一是读书可以随意些,有书有笔即可。真中间一段时间没读,大不了翻翻眉批,还能无缝对接继续读。真到了哪天觉得这书好,重读的时候,也能看到之前自己的想法。而且读书便利些,不需要太多仪式感,随时随地可以读,符合我散漫随意的性格。

读书笔记的人生悖论

我颈椎不好,一边读书,一边记笔记。或是重读的时候,一边是书,一边是笔记,左右摇头晃脑,累。

我知道这样读书,不符合很多读书人的习惯。但我不想把人生活成读书笔记,干货倒是有了,但一点不“圆润”。

读书有时候是知识的积累,这跟活着总要赚钱养活自己一个道理。但知识总要拿来用的,如何用,如何用到自己身上。跟你怎么活着关系也蛮大。

每个人或许都不一样(所谓的独一无二),或者说,独一无二的平庸。于是,总要从生活里寻找到与自己有关的知识,表明自己的态度,展现自己可能的成长。

人也是要眉批的吧,你有计划,有对人生的想法,一段时间过了,看看还一样么?你是不和三观不同的人交往,但细细捋起来,你三观变了多少?

有了人生的看法和计划,实现的怎么样?每一段的内容,自己有评点吗?你给人生分了足够多的章节,大的目录大的部分,中的章节中的内容,小的标题小的问题。多半就是写啊写,记录啊记录,然后是不是需要适度评点一下,也便于记忆?

中间需要的问号、惊叹号、错号、对号、赞赏、激辩等等等等,总还是需要昭显一下,延展也好、思考也好、印证也好,为了未来的人生,总还是应该做点什么。

总不能,白白净净的过活,最终像读完了还干干净净的书一样。合上书,书是书,你是你,谁不认得谁。也总不能,辛辛苦苦做了笔记,没了书的印照,少了自我的观照,干巴巴、麻麻赖赖的,逻辑清晰了,也还是和自己无关。

我其实一直想开始读电子书,但不知道什么类型的电子书允许我眉批,还必须可以手写的那种,可以让我重读的时候,看到我读书时的样子和复刻情境,了解我当时的想法。

以后,估摸没人会问我读书笔记怎么做的事情了吧。

读书笔记的人生悖论

文字

电视剧为啥每集45分钟

2019-12-29 2:20:54

文字

模拟游戏:重启

2019-12-29 7:20:00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