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年轻得像一片海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文/邹近夫

我是偏爱秋天的,尤其是桂花开的季节,然而直到整个秋天过完,我才想起小刚唱的那首黄昏。“依然记得从你口中,说出再见坚决如铁,昏暗中有种烈日灼身的错觉,黄昏的地平线,划出一句离别,爱情进入永夜…”这是一首男人的悲伤情歌,哀而不伤。想必能轻易哼出这首歌的人,80后和90后为数居多。还记得放VCD的日子,那个黄昏的画面淡淡地映现出来,婉约伤感的声音,一刹间像潮落般忽近忽远。

那时候,听黄昏一定是在黄昏时候听。翻开记事本也一定会唱记事本。竟自以为人世间的最难过的事情莫过于放手爱情,我的哀愁就是在这种旋律下疯长的,对我而言,每一场分别背后,都应该有一个卑微的自己,放在后头。那时候,我们的心也许真的很乱吧!总想一片空白,于是四处寻找空旷的地方,田野,山丘,装作心事重重的样子,询问老天在不在。如果冬天来临,那么寒风会从破碎的玻璃窗户吹来,内心的独白也就开始了,向着那个缺口,像极了一个偷偷藏好宝藏的人。

人生路途和听歌有些相似。把风听成歌声的人,自然一切都成了生灵,把读书看成行路的人,生命犹如一片年轻的海。法国作家雨果曾说,“比陆地更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读《巴黎圣母院》的时候,我猜想世上一定有一个艾丝美拉达的姑娘,善良天真,但为她对爱情肤浅的认知而惊讶,也为她徒爱弗比斯的虚表而扼腕叹息,于是我以为貌美的女子一定会被无情的命运捉弄,会遭遇克洛德一般的人物。然而现实并非如此。中国有句老古话,“行难知易,有如是者。”纸上得来的东西并不能完完全全放在生活当中,竟然如此,读十年书看似有点不胜行万里路?何况读书像是误导了人生。原来世间貌美的女子,并不如书里写得那样,天真活泼。

人们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去悟。”长篇神魔小说《西游记》,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不正是印证了这句话吗?如此一来,倒不如行万里路。很多人也选择了这条康庄大道,但很多人都没有走出什么名堂。我身边就有很多走了十万八千里路的人,有的去过云南四川,有的去过河北山东,但他们至多记得当地的风俗民情。往往一回忆,总唉声叹气,似乎有些路程没有发挥好,有些路程早已被岁月侵蚀模糊。不可思议的是,他们当中几乎没有人感受到一花一草一世界的宏大。为什么走了那么多路,还是会觉得人生不胜一场醉呢?因为一开始那些征途是漫无目的的,虽然像是人生,可是到头来一无所获。而唐僧之所以取得真经,只因磨难这个过程十分重要,倘若一帆风顺,那么他便悟不出大道了。

读十年书是人生,行万里路也是人生。知善恶,明是非,有如读书和行路。读书,竟知真善美,竟知假恶丑;行路,则践行真理,不断思考。读书是一个静态的过程,知面目丑陋的卡西莫多并非十恶不赦,大义凛然的副教主可能道貌岸然;行路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个行路并非单纯地指走路,走了多少里路,平常普通地走下去,收获甚微。读书,可以辨别身边的人事,行路,将其一一对号入座,分毫不差。

生命纵横,不正是如此吗?也许在现实生活中,没有机会经历那么多的磨难,所以我们可以拿听歌的心情,捎上书中的幻想,行走在人间,看到阳光温暖会满足,看到花开花谢也会动情。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可以接触到不同的人生倾诉,可以设想自己不同的人生轨迹,生命年轻得像一片海。如果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这样一片年轻的海,当似水流年的青春远渡之后,风平浪静的水面,除了偶尔飘荡一些浮游的阳光外,尽是自由的鱼儿,连海底的贝螺都应该清晰可见。这时,生命里全部的寄托,不会因为一场狂风暴雨而浑浊,也不会再因为一丝涟漪而焦虑不安。

文字阅读

生活不要攀比,适合自己,就是幸福

2019-11-15 19:42:23

文字阅读

世上无人人必读之书,时机而已

2019-11-16 15:49:22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