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踢猫的心理效应”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今天在朋友圈看到一个朋友的心情状态:最近工作很不顺利,又遭到小人陷害,心里非常郁闷。晚上回到家里,又被不耐烦的猫咬了一口。她当时升起了打死它的念头,内心愤愤不平,觉得自己辛苦挣钱养猫,猫却如此不知好歹。

这就是典型的踢猫心理效应。

一父亲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回到家,把在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孩子心里窝火,狠狠去踹身边打滚的猫。猫逃到街上,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司机赶紧避让,却把路边的孩子撞伤了。

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踢猫效应”,描绘的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的传染所导致的恶性循环。

坏情绪是会传染的。踢猫效应源于人类的恐惧和懦弱。对于强大的人,我们无法直接回应,内心淤积的怒火为了得到宣泄,只能转而伤害更弱小的无辜者。他们的大脑中时刻都开启着替代性攻击的雷达,一旦遇到合适的对象,就一股脑地把情绪宣泄出去。往往看似出了气,实际上心结还是没有打开,而诸如悔恨、愤怒、内疚等更多负面情绪会接踵而来。

那怎么转变这个情绪呢?

踢猫效应不会是个一加一的过程,更多情况下是负面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然后在某个引爆点的时候,向周围宣泄自己的情绪。

所以,当你觉得遭遇到不公正的对待,记得要及时化解掉,而不是让这些情绪在心中潜伏滋生。

举另一个例子:

顾客指着面前的杯子,对服务小姐大声喊道:“小姐!你过来!你看看!你们的牛奶是坏的,把我的一杯红茶都糟蹋了!”

服务小姐一边赔着不是一边说:“真对不起!我立刻给您换一杯。”

新红茶很快就准备好了,碟边放着新鲜的柠檬和牛乳。

小姐再把这些轻轻放在顾客面前,又轻声地说:“我能不能建议您,如果放柠檬,就不要加牛奶,因为有时候柠檬酸会造成牛奶结块。”

顾客的脸一下子红了,匆匆喝完茶就走了。

在旁边的一个顾客看到这一场景,笑问服务小姐:“明明是他的错,你为什么不直说呢?”

服务小姐笑着说:“正因为他粗鲁,所以要用婉转的方法去对待,正因为道理一说就明白,所以用不着大声!理不直的人,常用气壮来压人。理直的人,却用和气来交朋友!”

可见,这个朋友因为工作不顺利,又遭了小人,心情不好,回到家里本想猫能乖乖的,但她忘了自己带着怨气,做什么自然没轻没重,这时很可能不心轻把猫弄疼了,猫就反咬了一口,于是她就更加愤然了,甚至动了杀念。

所以,不要在情绪激动的时候做决定,是自己做错的时候,不要急着到处甩锅。

文字

你以为的认知问题,其实是情绪性格

2021-2-7 7:49:00

文字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2021-2-7 17:58:17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