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文/文昌

一场秋雨一场凉,不曾想欢腾的夏天就这么过去了,衣柜里的秋裤也呼之欲出,凉拖鞋也穿不住了,早起的日子忍不住披起了外套,趁着天凉出去跑步也快成了过去,还是窝在屋子里看书写字来得安逸,沉浸式独处生活有着贴近心底的宁静,盘算着该读哪本书才不足以东张西望,岁月不至于被辜负。

由于初到上海人生地不熟,还没建立起三无好友,一壶老酒的社交局面,单身独处也将自由拿捏在了手里,此外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大部分时间自主安排。在这样的状态下,所有的精彩都要依靠自己寻找,如果只想正常上班,下班之后做饭刷剧玩手机,享受如此的自然和安逸,倒也不妨。总觉生活,应该还有更多的可能性值得追寻。

1.

最近开始稳定的保持每月一次中长距离的登山徒步,一次长距离的城市徒步,每周尽量保持一次跑步的锻炼节奏,虽然每次高强度的运动之后,总有种骨头松动的酸痛感,但运动过程中的激情,以及完成之后的成就感是一动不动的躺在床上无法体会到的。

每次置身于山野,总有种回家的感觉,自然回归,尤其行走在茂密的竹林里面,听着溪水潺潺的流,枯黄的竹叶铺在柔润的土上,山间崎岖的小路给人行走的安全感,竹叶遮蔽下的阴凉,路过的湖水也是清澈见底,只是默默的行走其间,安静的享受自然的美好,那种身心合一,自然与人统一的存在感,也是身居城市无法体会到的。

成熟的山林里面,有古道支撑,自然是登山徒步绝佳的选择,至少没有开山的任务,除了简单的徒步,那种顺着古道,一路俯冲下来的刺激也会让人回味不已,普通的土路相对比较容易,顺着一路往下跑就很爽,要是遇到古道石头路就更令人兴奋,注意力要高度集中,落脚时一定要看准了石头再踩下去,然后小步伐高步频的往下走,连续跑下一百米左右,膝部肌肉会发热,此时再放缓节奏,也就到了平路,再回头看你跑过的路,挑战成功的同时,也没有出岔子,也是足够的刺激。

城市徒步,颇有点脚行僧的感觉,偶尔会花上一整天的时间,行走在脚下的城市,有时一时冲动想出去看看,穿上专业装备,简单准备就出发了,也不用刻意备干粮和水,城市里的配套也相当齐全,遇到小商店会补水,到了午餐时间,会按照自己的心情挑家饭店,可能是普通的面馆,或者清吧,甚至是大学食堂都可以解决午饭问题。如果真的累了,可以到公园的藤椅上简单的打坐。至于目的地也就无足轻重了,只需要一个参考的方向就可以了。重要的不是目的地本身,而是行走的过程。

城市徒步适合独自出发,快慢自己掌握,静默的七八个小时里,其实是回归自我的精神之旅,生活中很多重要的场景,想不清楚的人或者事都会在行走过程中一一浮现,然后随着行程的推进,可能会想到好的解决方案,也可能会长距离的行走而选择遗忘,让自己从琐碎中抽离出来,徒步到绝佳的心境之后,开始体会到普通一碗面的美好,也不会躁动的要犒劳自己一顿大餐,或者喧嚣的炫耀自己的成绩,它是关于自我的一次行走。

脚步丈量世界,如何了解一座城市?我想不是到她最耀眼的地方打卡,或者循着人群寻找,而是脚踏实地需要点耐心靠近这座城市,见过奢华,也能接受平凡,然后像一个过客一样,老老实实做好过客的本分,享受个人与城市之间的对话。

如此说来,围着公园刷圈,每次十公里的套路也就显得平庸了,到如今跑步之于我,只是希望能通过跑步,维持不错的体能状态,个人的精神能量保持一定水平,以应对生活的挑战,如果说登山徒步、城市徒步是大餐的话,那十公里奔跑也就是家常菜了,作为日常锻炼,对生活的调剂,跑步还是不错的选择。

2.

向来秉持着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路线,对于各项运动来说,我们终归不是专业运动员,只是希望能够在锻炼同时,最大程度的享受运动本身,循着自己的爱好,追求身心的统一。关于精神或者知识探求领域,也总是鞭策自己,毕竟在虚拟的精神世界里,那才有最大的可能性。

总有个偏见,现实生活里,遇到的人,做的事,研究的产品本身,都是非常具象的。在社会这座精密运行的仪器里,我们所能接触到的现实终归是有限的,何以扩大个人知识和精神领域的边界呢?我想,唯有阅读才是性价比最高的打开方式。

网络视频将现实世界推到了眼前,你可以看到很多现实无法领略到的精彩,比如电影也容易让你进入到另外一个世界里,音乐会让你进入另外一个时空,享受音乐带来的听觉享受,绘画也能让人沉醉不已,其实挺羡慕那些在艺术方面有一技之长的人,可以打开另外一个世界,好看也好听。在无其它艺术手段享受美好,那阅读,也就成了我移动的避难所。

最近读了陈嘉映系列《走出唯一真理观》,《何为良好的生活》《无法还原的象》,重要的感触在于,普通的阅读无法替代专业的学术研究,一个是论文写作是需要专业的练习,而是学术圈子是通过学历作为敲门砖。意识到这点的时候,微微一颤,只能积极的思考,既然没有专业练习,那只能退而求其次,通过海量阅读来尽可能的扩大自己。谈到读书给人以力量的文章,不得不推荐豆瓣上有人整理的《詹宏志谈读书》,将阅读作为毕生的癖好,然后与现实匹配,既能享受读书,又能从书里寻找到现实的解决方案,专注自律,实在是值得学习。

有段时间总是在纠结和挑选,到底看哪些书才是收益最大?如此比较,其实阅读就不是不好的选择。如果你想了解某一个领域,或者学习一门语言,最好的方式就是花钱付费上课,有人专门带着你往前走,但现实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阅读只是性价比最高的方式,此时需要耐心的阅读,仔细的翻看,至于读哪本最好?个人建议,不必过分纠结,先读先了解,读多了自然会找到方向。

即使好书,可能你也无法驾驭,那也没有必要非要高攀,可以挑够得着的书读,当然阅读是低刺激长周期回报的爱好,只有在时间的浸润下,才能体会到其中的好。大量阅读是前提,洪水之所以可怕,并不是它针对谁,而是量大,不管你从哪个角度都无法规避。阅读也同理,当你读上几千本,找到其中的核心,自然也就融会贯通了,如此,我们的问题,终归是读得太少了。

哲学给人高光的智慧,金融学贴近现实的财富运营,经济学给人以宏观的认知,专业技术给工程师技术的底气,文学给人情感的扩大,心理学又会从统计的角度总结人内心与行为套路,历史让人回归现实,了解其中的来龙去脉,等等吧,可能我们无法成为某个领域的专业,但通过阅读扩大自己的世界,提高个人认知水平,从而通达的面对生活,超越现实的苟且,其基本功能也就达到了。

3.

生活有无限的可能,我们要朝着可能性最大的方向走,不管是登山见美景,还是阅读看世界,那都是我们探索世界的一种方式,保持节奏,稳定的往前走,岁月也不会辜负我们。

文昌 上海 十月

文字

其实,你的人生总被意义定义着

2021-2-4 18:04:29

文字

她不知道,那时她已拥有此生最大的幸福

2021-2-4 18:05:31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