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小点
某日闲来无事,打开了装有十几个相册的qq空间,在回忆得长河里徜徉起来。我习惯把照片放在空间里,隔一段时间就会整理一次,现在已经有近万张,每一张都承载着我生活的点滴,每当我翻看起来就觉得这个看似有点矫情的习惯其实还是挺有意义的。感慨间,忽然翻到了那个曾经最熟悉脸庞,一个手捧着生日蛋糕,笑容明朗的少年。那应该是一个我俩共同的朋友过生日我抓拍下来的,五年前的手机像素一言难尽,但他明眸皓齿的模样仍清晰可见。
这个占据了我一半大学时光的少年,我称呼他为男闺蜜。我们之间的纯粹是经常可以忽略掉性别的,去厕所都会捎带着问句要不要去,一起像闺蜜那样逛街,吃饭,散步,互怼,分享……从不会有矛盾,这种情感比男女之情更让人觉得安心,从来不会患得患失,让你认为重要的人可以一直重要着。
他是回民,所以我们一起吃饭都会吃些除猪肉之外的肉类。学校北门口的烤鸡肉饭是我俩的心头好,自从开张那天起隔三差五就会光顾。有次吃完后我俩都直愣愣看着对方,许久他忍不住了,说:“不是说好今天你请客麽?”我故意逗他“我今天忘了带钱包,身上的钱不够啊”,他没好气的说道:“那咱今天就坐这儿。”我回:“坐就坐,反正今儿没课。”我俩各自扣着手机,十几分钟过去了,他气呼呼的站起来付了钱,然后冲我说道:“以后老子再也不跟你一起吃饭了!”我很少看他急眼的样子,当时觉得这个男孩子连生气都不是那种凶神恶煞的,甚至有点可爱。他头也不回地走在我前面,路过一家他平时喜欢的奶茶店的时候,我喊住他:“哎,要不要喝奶茶,我请你啊!”他定住,带着劲儿地蹦出:“喝!”我没绷住笑出声来,他也不好意思的笑了起来。我喜欢看他笑起来的样子,星眸闪烁,灿烂而美好,如三月春风拂面那样,温暖,清爽。
从学校北门到市中心要经过一条长长的青石板路,我俩都喜欢走这条路,即使有更快更便捷到达市区的途径。有一次走过这里我好奇,问他:“这条路有名字吧?你知道叫什么不?”他一本正经地脱口而出:“老街。”我当时真的深信不疑,因为这个名字和这条路的气质莫名相配,青石板路两旁林立着大大小小的商铺,还有一些老旧的瓦房。晴日里的冬天,住在这里的老人们会坐在石阶上拉家常,横七竖八的晾衣绳上晒着五颜六色的被褥。每逢雨季经过这里,又会想起戴望舒的那条《雨巷》,我想我的雨巷应该就是这老街的模样吧,虽不及作者那般悠长动人,但有了关于美好回忆的加持,却也显得柔情万种。后来每每和其它同学经过这里,我都会告诉人家,这条石板路有名字,叫老街。临近毕业,和男闺蜜再次经过这里,我张口闭口老街老街的,他才向我坦白,其实他也不知道这条路叫什么,只是自己随口起了一个罢了,没想到我还如此信奉。其实它叫什么早已不重要了,在我心里,它就是我们的老街,一条充满了市井气,人情味,用脚步丈量过无数次的老街,每当我想起它,那个少年的身影也会随之清晰起来,我庆幸生命中有你的出现,哪怕是出现过,在无数个失落、颓丧、自我怀疑地时刻用阳光的笑容和温暖的话语打消我世界的阴霾。他会在跳舞机上放飞自我,被一堆人围绕着的时候我觉得他熠熠生辉,甚至有点小骄傲;他会骑着自行车载我去汉江边吹夏日最凉的晚风,虽然每次都抱怨我死沉死沉的不过还是努着小身板蹬的咯吱咯吱响。我会在天气特好心情特好的时候拉着前一天熬夜累到瘫的他去山上玩,他每次的坚定拒绝最后都被我软硬兼施到就范,我也会在心情不好的时候拉着他去KTV鬼哭狼嚎一番……
以前我总是问他是不是毕业了,我们应该就不会像现在这般要好了吧?我记得他肯定的目光和语气,说不会的。他说的是真的,毕业后我们仍经常联系,即使在不同的城市,只要有机会都会见面。但生活不会一直孩子气的,它成熟的时候也会捎带着你。我们有了稳定的工作,也就有了稳定的生活圈、朋友圈,见闻不再一致,思想和认识都会有所出入,联系不再频繁是在我可预见的范围内的,但我们都不曾放弃过这份友情,能在生日那天收到彼此祝福的礼物已经心满意足了,它让我知道这份感情的温度一直都有存余,未曾渐行渐远。
那个曾经的少年,如今为梦想努力拼搏的样子,跨过山川湖海喜悦的样子,即使透过小小的朋友圈也看的到越来越优秀的你。你啊,一直都是我认识的那个阳光少年,眉宇间洋溢的自信从未改变,温暖和煦的笑容从未改变,谢谢你给予过我最可爱的时光,往后的日子或许我们无法互相陪伴左右,但都会将最好的祝福送给对方。无论你以后走到哪里,又成了谁的谁,在我心里你永远是那个目光温柔,笑容治愈的朗朗少年!